随着浙江公布首批“互联网+”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落地,包括江苏、上海在内的多地已将互联网医疗服务和诊疗项目纳入医保支付,并快速进行信息系统改造。
而“互联网+”医疗支付端的政策打通,将有助于医疗、医药、医保联动机制的实现。也正是因为疫情对互联网医疗服务的需求,促使互联网医院在2020年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。
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,仅2020年上半年各地已审批设立的互联网医院数量,便超过2019年全年数量,而且实体医院配备互联网医院趋势不断加强。在慢病管理和轻症上,互联网医院可以实现更高效的医疗服务对接,有利于实体医院的资源配置。
华夏幸福研究院医疗研究员王瑞妍对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说:“慢病患者在首诊后还需要经常复诊,而通过互联网医疗可以很方便实现复诊。比如高血压患者,只需要线下将慢病数据收集,在线上结合自身状况将数据传递给医生,患者通过互联网平台可以和医生有效沟通,这对社会资源和医生资源都是一种高效利用。”
过去制约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因素,主要是医院推动力不足和医保支付难以覆盖,在这两个问题逐渐得到解决的时候,患者线下数据收集难的短板开始显现。尤其是与互联网医疗配套的家用医疗器械缺乏,导致患者数据无法第一时间向医生反馈。随着互联网医疗体系的完善,医生对于患者数据的管理与分析要求也变得迫切。
复星医疗集团执行总裁、佛山市禅城中心医院执行院长胡航在接受《证券日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他们十分重视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价值,鉴于线上问诊过程中数据信息的缺乏,也在通过集团孵化和外部合作方式,与一些医疗器械企业展开合作,希望能找到合适的家用医疗器械解决数据问题。
图片来源:图虫创意
目前也有部分医疗器械上市公司涉足智能化产品,并且有多种产品落地。《证券日报》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智能血压仪,虽然产品众多且价格便宜,而且多数产品具有数据记忆功能,但能实现数据云端存储与分析,与手机进行数据快速互传的智能血压仪,价格却是普通款的两倍甚至三倍。
北京看懂研究院医疗研究员陈乔姗对《证券日报》记者介绍,针对慢病管理的家用医疗器械包括血压计、血糖仪、血氧仪、胎心监测等众多产品,随着互联网医疗的环节完善和医保打通,这类家用医疗器械需求倍增,但仍有不少产品功能有待改进。
陈乔姗说:“很多家用医疗器械虽然有数据存储传输功能,但往往需要患者自行整理传输给医生,而不能让仪器自动上传给医生,这就存在患者数据造假的可能。由于一位医生接诊的互联网患者可能是线下患者的数倍,因此亟需通过数据化管理患者信息,这方面还缺乏配套支持。”
深圳中金华创基金董事长龚涛对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,互联网医疗的高速发展利好网络诊疗平台和线上医院,这是十分明确的,医疗软件和信息服务提供商以及专业医疗服务机构将因此受益。尤其是在互联网医疗规模扩大后,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监控药品、耗材、医疗服务、门诊病历等过程,有利于国家全面掌握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和效果,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制定政策,这需要专业的医疗器械和相关配套软件支持,目前这一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。